2030年辽宁省将形成“15分钟医疗圈”
摘要:到2030年,我省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全省建成健康社区1000个、健康单位10000个、健康家庭10000个,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
来源:华商晨报
到2030年,我省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全省建成健康社区1000个、健康单位10000个、健康家庭10000个,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
近日,辽宁省卫计委对我省公布的《“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进行了解读。
203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
省卫生计生委会同28个部门共同起草制定了《“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并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执行,我省是全国第5个出台《行动纲要》的省份。
《行动纲要》围绕总体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等方面设置了16个主要量化指标,确定了包括健康生活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健康环境治理、公共安全保障、健康城镇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中医药振兴发展、医疗服务优质高效提升、健康保障完善和健康产业发展等10大主题行动。
《纲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全国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并实现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明显消除全省健康保障的城乡、区域和人群差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到25%左右。
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30%以上
《健康辽宁10大主题行动》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达到30%以上,学校健康教育课规范开课率达100%,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90%以上;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
到2030年,初步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100万以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套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25%以上。
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以上,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70%以上;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省城市数量的50%以上,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健康城市。全省建成健康社区1000个、健康单位10000个、健康家庭10000个;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建成30个中医优势病种和50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我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前列,与国际水平接轨;健全和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商业保险等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
【所属栏目:健康公益】 【查看次数:3824次】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