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请您 【登陆】 或 【注册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
  • 电话:024-81249009
  • 传真:
  • 邮箱:lnsyyhyxh@163.com
  •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28号,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智慧核聚|聚焦经口鼻吸入制剂的创新及趋势

智慧核聚|聚焦经口鼻吸入制剂的创新及趋势

摘要: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药物输送技术的突破性进展,OINDP正成为推动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关键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多新的临床选择。

    7月5日,“吸入药物递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2024 年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在辽宁沈阳顺利召开。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专题论坛之一,“OINDP最新进展: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于7月5日上午在大会开幕式同期举行。




      在精准医疗的新时代,“经口鼻吸入制剂”(OINDP)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引领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革新。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药物输送技术的突破性进展,OINDP正成为推动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关键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多新的临床选择。

本场专题论坛聚焦OINDP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通过分享交流OINDP在吸入药物研发中的转化潜力、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考量,以及在个体化医疗中的精准性,从而展望吸入药物递送技术在未来医疗为患者带来的治疗价值。

      会议伊始,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药学院教授Satomi Onoue围绕“可吸入纳米粒/微粒:药代动力学与安全性”主题作了精彩演讲。他提到,COPD主要由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粉尘和化学物污染的场所、以及遗传等因素导致,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VIP(血管活性长多肽)在治疗COPD和哮喘时存在局限,需要开发代谢稳定的衍生物来应对效能低、作用时间短。他以具体研究成果和大量试验数据为例,阐述了选择有效的可吸入缓释系统、优化VIP衍生物吸入粉雾剂体系、中性肽链内切酶、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可以提高吸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安全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廖永红作了“中药吸入药物研发——基于临床前 PK-PD的制剂成药性思考”的主题报告。他首先阐述了当代吸入中药气雾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现状、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以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药吸入药物的一般要求。随后,他以热毒宁雾化吸入剂的开发、淫羊藿在雾化吸入制剂方面的潜在应用、穿琥宁吸入给药的成药性、磷脂复合物微粒适用于复方药物制剂等为例,深入探讨了中药吸入制剂的成药性,包括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安全性等关键因素。最后,他对中药肺部吸入剂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副教授冯宇为与会嘉宾们带来了“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转变:通过CFD-AI/ML驱动的肺阻塞检测和智能吸入器精准治疗优化药物的递送与治疗”的主题报告。传统的诊断方法是侵入性的,缺乏识别小气道阻塞或发现细微气道阻塞变化的准确性。传统的吸入疗法难以将雾化药物有效输送到气道内的目标疾病部位,影响健康组织药物分布并导致副作用。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工智能算法,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机会。这些算法具有分析复杂数据集和提取有意义模式的独特能力,使靶向肺给药的设计策略成为可能。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梁水意在其主题为“吸入式噬菌体疗法有望减轻与细胞内细菌有关的肺部感染”的报告中指出,抗生素耐药细菌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性公共卫生的危机,细胞内的细菌会引起慢性肺部感染,噬菌体是针对细菌的天然病毒,可以杀死包括抗生素耐药细菌在内的细菌宿主,吸入噬菌体疗法可以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然而,雾化器、干粉吸乳器将噬菌体递入肺部存在技术难点,梁水意为与会嘉宾们阐述了吸入噬菌体疗法的开发,包括为吸入递送而设计的稳定噬菌体制剂的开发和制备设置,以及评估其在动物模型中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吴闻哲分享了主题为“差异化竞争的改良创新吸入制剂开发策略”的报告。她表示,目前吸入药物的仿制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吸入制剂的改良药也出现大量的产品申报。相对于仿制药而言,改良创新吸入制剂在药理、毒理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并在药动学上存在新的考量。随着医保控费和集采政策的推进,改良吸入制剂的开发已成为热点之一,她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在立项、研发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吸入制剂品种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不仅要看存量市场,还要考虑增量市场;不仅寻找已有适应症药物,还要开拓新适应症;不仅关注已有包装和剂型,还涉及创新剂型和包装。

       东南大学教授佟振博作了主题为“吸入式mRNA-LNP的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吸入式mRNA有着直接作用于肺部、细胞靶向、低副作用和非侵入性给药等优势,结合肺部的生理屏障和不同疾病的特点,开发mRNA吸入式药物时需要考量雾化液滴的尺寸和mRNA递送系统。他以新型甘油脂递送HGF mRNA治疗小鼠肺气肿为例阐述了吸入式mRNA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在小鼠肺气肿模型中,负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TG4C-LNPs可显著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肺泡壁变薄。最后,他对吸入mRNA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该种疗法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信息来源:医药地理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作品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查看次数:1092次】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