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请您 【登陆】 或 【注册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
  • 电话:024-81249009
  • 传真:
  • 邮箱:lnsyyhyxh@163.com
  •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28号,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制药巨头“围猎”炎症性肠病

制药巨头“围猎”炎症性肠病

摘要:从各类新靶点的大胆押注,到经典靶点的剂型优化,越来越多制药巨头抢滩布局IBD赛道,竞争之势愈演愈烈。不过,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尤其在昔日自免领域的大单品因专利悬崖即将落下帷幕大背景下,整个IBD领域的竞争格局正酝酿着新一轮洗牌。这对于有实力的后来者而言,也是抢占市场的好时机。
     制药巨头们似乎正在发起一场对炎症性肠病(IBD)项目的“围猎”。在诸多猎手中,艾伯维是出击动作最多的那一个,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同4家公司达成IBD项目合作交易,包括2月份宣布与OSE Immunotherapeutics共同开发治疗结肠炎的临床前CMKLR1单抗药物OSE-230,3月份斥资超过2亿美元收购Landos进而获得口服NLRX1激动剂NX-13,6月中旬出资1.5亿美元首付款引进明济生物的TL1A抗体FG-M701,6月底又以2.5亿美元收购Celsius从而获得TREM1单抗CEL383
     礼来也不甘示弱,继去年出资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后,今年7月8日又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位于波士顿的生物技术公司Morphic Therapeutics,获得了一款口服小分子α4β7抑制剂MORF-057。

     IBD赛道上交易和收的购硝烟在2023年已经显露端倪。不止艾伯维和礼来,默沙东、罗氏也都先后下场收割具有竞争潜力的管线资产。在制药巨头们大步流星入场的助推下,IBD赛道未来也注定会演绎出不一样的竞技故事。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IBD最主要的两种类型。由于病因不明,缺乏确证的最具说服力的致病机理,IBD当前还是无法彻底根治的疾病。而且这类疾病复发率极高,大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复发或者耐药,用药周期很长,甚至需要终身使用,才能控制病情。IBD之所以成为制药巨头们业务布局的标配,核心原因就在于庞大的IBD患者群体以及建立在慢病长期用药特性上的市场想象空间。目前,全球约有600万-800万IBD患者[1,2]。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预测,随着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到2030年IBD市场规模将达到490亿美元。对于药企而言,IBD显然是一个有着极大耕耘空间并且容易诞生超级重磅炸弹药物的赛道,它们躬身入局也就不足为怪了。细数获批用于治疗UC、CD的药物,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以上的重磅产品屡见不鲜。当然,这其中大多数药物也覆盖有IBD之外的更多自身免疫疾病适应症,但IBD绝对是其销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