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请您 【登陆】 或 【注册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
  • 电话:024-81249009
  • 传真:
  • 邮箱:lnsyyhyxh@163.com
  •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28号,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4+7集采陷“降价”怪圈了?!

4+7集采陷“降价”怪圈了?!

摘要: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集采试点工作在今年4月初已全面推开,相关医疗机构按照政策要求对医院药品管理系统进行更改,以保证临床及时使用降价后的中标产品。如北京、西安、深圳等多地的医院处方单上确实出现降价后的药品,一方百姓也切身感受到政策的利好。但近日,网上也曝出4+7集采效应映射出其它问题,如同区域或不同区域均有同产品不同价,无良经销商低价收割、高价倒卖的现象。

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集采试点工作在今年4月初已全面推开,相关医疗机构按照政策要求对医院药品管理系统进行更改,以保证临床及时使用降价后的中标产品。如北京、西安、深圳等多地的医院处方单上确实出现降价后的药品,一方百姓也切身感受到政策的利好。但近日,网上也曝出4+7集采效应映射出其它问题,如同区域或不同区域均有同产品不同价,无良经销商低价收割、高价倒卖的现象。


4+7集采过渡期

药价惊现“同药不同价”


同药不同价—不同区域


近日,有网友在购药时发现,在两家医院(具体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台市人民医院)购买同一药物—乙肝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后的支付价格,使用医保支付医院比未用医保支付医院收费还高了近7倍。前者是试点地区—上海,该地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医保支付标准是按照中标价17.36元/盒,而另一家医院是在非试点地区江苏省,该地按照医保支付价115元/盒售卖。实际上,同一种药,不同区域不同价是4+7集采必然会出现的“过渡期”,因为4+7集采价还未被11城之外的区域采纳。


就目前而言,4+7集采价目前适用于北京、上海、重庆等11城,除了4个直辖市,部分试点地区所在省份发文鼓励省内联动,比如辽宁,该省规定沈阳、大连外的其他城市,在满足采购使用量,医保支付政策和药款结算的前提下,以市为单位参与试点。11城以外的区域也有跟进4+7集采价的,如医改“先锋”福建三明在2月25日就将信立泰的氯吡格雷以4+7中选价格正式进入三明联盟采购目录,随后该市医保局还会继续推进剩余中选品种落地;另外,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安徽、山东、四川、福建省或将跟进带量采购。


根据上述地方对4+7集采价的积极响应,再结合各省采购平台对产品挂网价的规定,少则参考最低三省现行挂网价,多则以全国最低价挂网。可见,全国联动只是时间的问题。


此外,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表示,4+7带量采购还会进一步扩大范围,向全国推广,这项工作还要做下去。4月3日,李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加强中标药品质量监管和供应保障,实现降价惠民。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全面推开。行业人士猜测,国家要在4+7个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城市加入进来。这样一来,上述同药在不同区域不同价的现象也会得到改善。


同药不同价—同试点区域


4+7集采后,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吉非替尼片、奥氮平片等产品实现价格“跳水”,惠及试点地区的老百姓来。但实际上,据中国药店报道,“带量采购”的降价作用还没有完全从公立医院传导到社会药店,导致同一品种价差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情况出现,而且在部分生产企业的主动作用下,院外市场甚至出现中标产品价格不降反升的情形。


细数药品降价史

4+7集采是否能去除“顽疾”?


药价“虚高”不仅是中国医疗特有的现象,而是全世界难以去除的“顽疾”。早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放开定价,却使药价飞涨。后来的药占比,政府参与药品定价,欲使药价重归市场,但利益机制的驱动,以药养医、医疗费用逐年走高的状况又凸显出来。


image.png

图片来源:李天泉演讲PPT-《4+7集采的落地影响》


在“降价”的路上,我国发改委30+次降价未果,但摁下葫芦起了瓢。上述所提及的同药不同价的两种情况,是4+7集采影响下市场所反映的一种“缩影”。江苏省医药联盟公众号对比了上海市与山东省同剂型、同厂家、同品牌的药品在试点城市比非试点城市的价格,平均便宜5倍,最高价差近25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规格:300mg*10片,铝塑泡罩包装)。同时,相对于同一省份,同剂型、同厂家、同品牌的药品价格相差较大,如成都比四川除成都外地区的价格平均便宜7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鉴于上述同药不同价的现象,有行业人士透露,身边有部分朋友帮忙代购低价中选药的现象,这其中部分或是患者需要,而还有一部分是灰色利益的“驱使”。某些医药人士通过从试点地区买入低价药,在非试点地区高价卖出进行牟利。串货频发,地方价格体系被破坏,政策的执行直接受阻。若4+7不能及时解决“同品不同价”的问题,这种现象就不仅是发生于经销商、药店,甚者某些企业也会“铤而走险”,助长“药价虚高”的风气。


常用药3年暴涨900%

4+7集采下“相关产品”命运呢?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药店中的常用药品大幅涨价,有的药涨幅一个月内超过50%,更有甚者涨幅高达900%。今年年初,就有多位药店及药商负责人表示,一些低价常用药与两三年前相比,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低价药的成本持续增加,有一部分已停产,如常用的低价药左旋咪唑经常断货。


药品断货、垄断、涨价是行业常见现象,环保高压、停产整顿、原料药成本上涨等促使价格上涨。其中垄断是原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行业人士表示:“大企业可能对小企业包销,价格由大企业说了算,下游企业也得随之涨价。”而包销,是指几家原料药企业与某一家第三方商业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商业公司获得原料药的销售权,原料药企业不能参与定价,商业公司在保证销量的同时抬高药价。


据《时代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曾透露,中国的成品药有1500种原料药,其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可生产,有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生产企业生产,另外一家原料药最多可对应169家制剂企业。原料药市场垄断与“地板价”的双重“杠杆”容易造成下图所示的情况。


image.png

图片来源:李天泉演讲PPT-《4+7集采的落地影响》


而原料药价格上涨不会受产品是常用药或是4+7集采药品而“控制”。院外市场的药品价格上涨,那么院内4+7集采“低价”产品命运呢?


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曾经的一次调研,2018年12月,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0.148元/片的价格中选,考虑到单一货源承诺以及提前预付款,当时京新药业认为,即便是上述低价仍有钱可赚。但意料之外的问题却发生了,由于生产该药片的一种原料价格由原来的1000元/kg上涨至1700元/kg,药片生产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因此,该企业只好先尽量从管理上去压缩该药品的生产成本。


然而,4+7集采尚在试点阶段,各种不确定问题都可能发生。如早前有相关人士所担心低价中标产品导入公立医院,是否阻碍处方流转,影响医药分开的推进;中标企业击穿“底价”竞争是否独占“市场主动权”战略。这一切或许只是猜测,或许是4+7集采新政跳出“降价怪圈”的过渡期,毕竟改革一直在路上。


信息参考:药智网、赛柏蓝、医药云端工作室、中国药店江苏省医药联盟、药界第一号 、医药经济报等


声明:

本文系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查看次数:2418次】    【发布时间:2019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