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请您 【登陆】 或 【注册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
  • 电话:024-81249009
  • 传真:
  • 邮箱:lnsyyhyxh@163.com
  •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28号,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中国制药企业并购为何逆势增长?

中国制药企业并购为何逆势增长?

摘要: 2024年,全球制药企业的并购交易已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金融时报援引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球制药企业共完成558笔,总值672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然而,细看中国创新药市场,这一趋势却恰恰相反,甚至有继续抬头的苗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创新药行业发生的并购事件数已经超越前两年之和,为20起,并购金额总数则超过前三年总和,为58.82亿美元。 ...


      2024年,全球制药企业的并购交易已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金融时报援引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球制药企业共完成558笔,总值672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为2016年以 来的最低水平。

      然而,细看中国创新药市场,这一趋势却恰恰相反,甚至有继续抬头的苗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创新药行业发生的并购事件数已经超越前两年之和,为20起,并购金额总数则超过前三年总和,为58.82亿美元。


     这或许归因于整体投融资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扶持。寒冬带来的融资难和估值回调,让并购成了一个可能的退出路径。与此同时,“并购六条”的发布,和各地诞生的并购基金,则正在催熟这波并购潮。

      实际上,并购的热潮在今年已有所显现。无论是跨境并购还是本土并购,今年已诞生了多项历史性事件——跨境并购多达6起,在此之前,历史上仅有6家本土创新药企获得境外公司的并购;一些创新药企通过反向并购、借壳等实现上市;二级市场上则出现了“首例H收A”、“港股18A首例反向收购”等,与之相随的,是中国的创新药企正在经历新一轮整合。


      过去一年,从交易金额来看,中国创新药市场与全球市场趋势一致,同样缺乏大额并购交易,以补强交易为主。

     诺华收购信瑞诺便是一个例证。具体来看,信瑞诺成立于2021年。被收购时,它拥有2个针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创新药项目在中国和新加坡的独家权益:Atrasentan和Zigakibart。

      其中,Atrasentan为口服选择性内皮素受体(ETA)拮抗剂,正在进行临床III期开发。眼下,Atrasentan在为期36周的中期分析中展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蛋白尿降低,成功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

      诺华看中的,正是信瑞诺在肾病这一广阔市场的布局。有报告显示,国内肾病患者人数众多,不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但当前的治疗选择却非常有限。今年8月份,这项收购已完成,信瑞诺整体整合入诺华中国。

      不过总体而言,肿瘤领域还是大热门。截至11月底,无论是并购事件数还是金额,肿瘤、罕见疾病和免疫疾病领域都稳居前三。其中,肿瘤领域的并购总金额达42.02亿美元,总计15起。


      此外,太平洋证券亦指出,易被并购的企业还有一特征,是公司创始人具备熟络的人脉关系,尤其是曾在跨国药企中身居高位。例如,以18亿美元被Genmab全现金收购的普方生物,其核心创始人赵柏腾在知名药企默沙东、Seagen 任职多年,期间参与支持多个 ADC 候选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开发。

      当下的寒冬中,被“淘金”的卖方已经提前“交作业”,走通了退出路径。其中一些创新药企则提前登陆二级市场,好比换股并入上市公司Nuvation的葆元医药,还有港股18A的首例反向收购——亿腾医药与嘉和生物的合并。

      对于融资困境下,Biotech开启的自救之路,市场喜闻乐见。亿腾医药与嘉和生物的合并消息发布后,嘉和生物复牌的当天,早盘便高开超90%。

      不过,相较于一级市场的Biotech,二级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出路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事实上,过去一年,非上市公司更受买方青睐。全年20起并购中,发生在上市药企之间的并购重组事件,仅有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1例。

      今年8月份,华润三九以超过6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天士力2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作为A股中药板块的领军企业,天士力在心脑血管用药、肿瘤等领域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通过此次收购,华润三九不仅强化了其在中药领域的地位,也为其带来了智能制造和生产的优势。

      2024年,华润系在医药领域已掀起了一股并购风暴,各项大手笔操作频频引来市场关注。有数据显示,从年初至今,华润系已投入超过130亿元用于并购。

      不同于华润系和天士力,寒冬之下,尽管有增发等再融资渠道,很多创新药企依旧面临融资困境。以港股18A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在54家后缀带“B”的18A公司中,只有8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

      而从再融资数据来看,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除去复宏汉霖被复星医药拟以不超54.07亿港元的价格私有化,今年港股18A再融资(只统计增发)事件数以9起稳居四年之首,但融资金额却不及2022年。


      并购,成了一些业内人士眼中,港股18A创新药企,乃至上市公司的重要出路。

     9月份,随着“并购六条”等系列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发布,“并购重组”迅速在资本市场中成为焦点。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内并购意愿出现明显上升。

     10月份至11月初,便有超10家A股上市公司有所行动,包括中国生物制药拟收购IVD公司浩欧博,东北制药拟以1.87亿元现金形式收购鼎成肽源70%股权,以此进入肿瘤细胞治疗赛道等。

     与此同时,各地陆续颁布相关扶持政策和组建并购基金——

      12月,作为生物医药高地,上海放出大招,设立了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同时也希望通过百亿并购基金的放大,带动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更早前,北京亦庄首只并购基金总规模为30亿元,由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康桥资本合作设立。

      深圳则在“并购六条”发布后,成为首个披露并购重组政策全文的城市。在《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其特地提出了可量化的总体目标:包括至2027年底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等。

       可以预见,在诸多政策打造的良好市场环境下,创新药的并购潮还将持续升温,而这也将改变Biotech和投资者对IPO路径的依赖,实现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作品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查看次数:56次】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