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首个上市的EGFR/MET双抗,埃万妥单抗预计将成为2025年中国市场第一个获批的双抗,早在2021年5月就获美国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基因驱动因素众多,部分疗法更常用于其他疾病(如Her2插入突变靶向药、PD-1单抗等),本文只统计靶向任一EGFR/ALK/MET/KRAS且可用于该疾病的已上市销售药品,并将其界定为“NSCLC市场”。
基于PDB药物综合数据库全球销售和国内全渠道放大市场,统计NSCLC市场的EGFR/ALK/MET靶向药数量(以通用名计,不含上述双抗)。2015年,全球NSCLC市场已有9个药品(6个靶向EGFR),中国则是4个药品(3个靶向EGFR),表明针对EGFR突变的研发较早且成熟度较高。全球市场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6年、2019年、2022年都没有新药进入市场,2020年、2021年、2023年每年大幅增加4个药品,涉及MET新药、三代EGFR、二代ALK等。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发展则表现为稳定的持续增长,自2016年后就再也没有进入停滞期,随着国产1类新药越来越多以及进口速度不断加快,未来的数量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
基于PDB药物综合数据库全球销售和国内全渠道放大市场,分靶点和代别统计NSCLC市场的药品销售额。EGFR作为该疾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相关靶向药在该市场占绝对主导。因全球市场ALK发展较早,EGFR靶向药在2015年的起点不到80%,同期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96%。受其他靶点新药不断冲击,全球和中国EGFR靶向药的销售份额均出现了明显下滑,但幅度有限,2024年上半年全球该类药品仍占据68%的市场,超过了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全球和中国两个市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竞争更为激烈。
进一步细分EGFR靶向药的代别,虽然第四代已上市,但销售额对整体市场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不纳入统计范围。以吉非替尼领衔的第一代药品,在2018年以前牢牢把控全球EGFR靶向药市场,但随着第三代奥西替尼的横空出世,市场份额被快速挤占,2018年首次跌破50%,2024年上半年只剩下不到5%;同样的变革也发生在中国市场,但速度和幅度都更为缓和,一代药直到2019年还有超过51%的市场,2024年上半年的份额剩余10%以上。另外,因疗效与上市时间不具优势,第二代的两个药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都未对市场格局造成重要影响,仅体现了过渡。
针对主导国内外市场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统计各药品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虽然第三代已有6个药品上市销售,但TOP3就占据了超过99%的份额,市场集中度很高。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都是国产药品,在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奥希替尼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尤其是阿美替尼,2024年上半年的份额已超过三分之一。虽然两者均已出海,短时间内却无法撼动奥希替尼在全球NSCLC市场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被强生寄予厚望的埃万妥单抗,致力于解决EGFR耐药这一难题,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也将成为奥希替尼的有力竞争者。
信息来源:医药地理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作品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